多伦多艺术展 | 你是否愿意扪心自问“我是谁?”

多伦多艺术展 | 你是否愿意扪心自问“我是谁?”

十一月立冬,踏着枫叶来看展吧!

经过三个月的紧密筹备,Being & Becoming艺术群展将于周四17号正式开幕。

Being & Becoming

艺术群展

 

展览时间:2022年11月18-29日

周一至周六 12-6pm

开幕时间:2022年11月17日

18:00 / 19:30 入场(可选)

开幕式票价:$10(有小食提供)

展览地点:

Trinity Square Video 

121–401 Richmond St W
Toronto, ON

扫描二维码或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开幕式门票

在本次艺展上,你将目睹和体验到,由EYA艺外帐篷木兰国际电影节,携手邀请到的六位艺术家的作品。

这六位艺术家的表达媒介,涵盖电影、装置、雕塑、摄影、NFT、画作。

它们将从不同的方向,矛指同样的“身份认知”困境。

相信你在读完下面的作品预告后,会愿意亲自走入展览现场,与这几位艺术家的创作对话、对它们抛出一些问题、对”自我“发出叩问。

Alvin Luong

The Young Comrade

坐在漆黑的展厅,你看到银幕上,一名亚裔男子正在扮演着一名1930年的欧洲人。

他声线困惑地独白道:

“我是一位欧洲白人

我秘密潜入中国,支援反法西斯革命

为了伪装自己,我戴上黄皮面具

它使我看上去像‘中国人’

白天我混迹于人群中,张嘴能讲一口流利汉语

黑夜里,我梦到自己有一位中国母亲

我逐渐意识到我的自我在迷失:

当我长期置身在川流不息的中国人海中,我似乎与他们没什么两样;

那其他戴面具的欧洲同志们如何找到我,我如何找到他们?我该如何区分敌我?我从前的身份还在吗?

很多人不知道,在1930年前后的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曾经颠覆传统戏剧的形式,创作过一部“教育剧”《措施》(Die Maßnahme)

而上面这段独白片段,出自艺术家Alvin Luong的短电影。他在片中,对布莱希特的《措施》致敬并且反讽、解构并且重塑。

影片的结尾雷霆万钧,又令人出乎意料。在此不剧透,只引用布莱希特的一句诗:

“这时森林里雀鸦全无声

树梢一片寂静

群峰上几乎听不见

一缕呼吸”

Joy Wong 

Fermentation Project

当代人最大的困境,是全球化资本主义的消费方式,使大家的生活经验趋同。沉迷在手机中的人们的第一手经验是匮乏的;人们的感知和思想,越发贫困与重复。

对抗这个困境的方式之一,是对世界保持充足的好奇心。

你还记得上一次蹲在地上观察蚂蚁是什么时候?

Joy Wong花了一整年,观察红茶菌群在不同介质上的发酵微观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某种宏观隐喻被悄然揭开:人类移居和远离故土的迁途,就仿佛菌群的繁衍和“殖民”。

她表达这种观察的媒介,是一帘帘从天花板垂吊的湿润网格布匹,看上去仿佛将地球表皮剥离后展开在风中,悬浮于空,飘荡着,摇曳着。

站在这块布满微观发酵菌群的网络前,总会让人想到那句,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Charlotte Yao 

“I moved to 2756 on that street since 2016”

“乡愁” ——一个长期被诗人与文艺青年所浪漫化的词。但现实中的乡愁,其实是一种彻头彻底的迷失,抽离。

Charlotte Yao的父亲说,“ I moved to 2756 on that street since 2016.”

“自打2016年起,我就住在那条街的2756号”。

她年迈的父亲不通英文,以至于不愿发音自己在北美居住的街道名称。

他在家中摆上中式红木家具、中式瓷制花瓶、中式挂穗吊灯,甚至在客厅中央放了一台乒乓球桌

这一件件熟悉的器物在陌生的环境里,仿佛一棵棵被忽然连根拔起的植物,它们脱离了原始的文化故土和语境。像她的父亲,也像你和我。

Charlotte Yao将这层观察拍下来,以扯地连天的壁纸装置艺术方式,表达给观者一份“私密”。

Sadia Fakih

Venus Cube and

Hematite Cube

只看照片,很难感受到这两“具”展品的张力。

感受这部作品要亲临。我们知道雕塑的妙处是没有正面,当你围绕着这块张牙舞爪的黑方块时,你会嗅到一种工业汽油与刺绣针织的混合气息。

一方面,两块纯黑立方体象征着西方社会结构:高效、极简、理性、通用、自我、阳刚。

另一方面,穿插的珠宝丝线象征着东方主义的灵感:装缀的、魔幻的、地方性的、阴柔温慈的

而这种东西方社会文化的互相侵蚀、感染、异化,正是Sadia Fakih所要印刻在作品中的意思。

立方体的外部材质始于原油,灵感来自于她在石油行业工作的工程师父亲。而中间细丝与游卵般的串珠穿透与蔓延,像一种无孔不钻式的生物形态。

Sadia Fakih说,她希望在这件作品创造出一种”排斥与感性的共融陌生感”。

Anam Feerasta 

Disembodied Dance

“A man writes because he is tormented.”

塔可夫斯基说,一个人创作,是因为被自我所困扰折磨,而不是为了得到世人的认同和赞誉,或为了面前有鲜花与千万双手挥舞。

Anam Feerasta的长期困扰,大概也曾或多或少折磨过每一位女性的内心:

如何建立一份完整独立的女性身份认知?

她的成长经历和童年遭遇,让她长期处在脆弱、扭曲、抽离的内心状态。当她试图去与家人或巴基斯坦文化对自己的身份认知和解时,她的内心感知不断地被扭曲和碎片化。

所以你会看到,她在画作中运用极其饱满的色彩与丰腴的线条,用拼贴手法和各种符号的隐喻去叙述她的童年、成长,去为患有同样挣扎的女性赋权。

整幅画作悬浮于墙壁之上,被强光无情地照射时,画中裸体的阴影褪淡在背景墙体,轮廓虚弱涣散。

Anam Feerasta说, “I think of my paintings as deconstructed self-portraits.”

“我认为这些画作,是一种被解构的自画像。”

Antoine Lortie 

Cyberprime

Hyper Phaneroid

你身边有没有朋友身上有双重人格?

How about a digital twin/identity?

图中这位妙曼少女Princess Institunia,就是艺术家Antoine Lortie的数字人格

自2021年开始,Princess Institunia 作为艺术家的意识之声、自由意志、虚拟人格,独立地存活于元宇宙中。你可以在元宇宙中找到她的个人主页,她的画作,她的日常状态分享。

在元宇宙中,她的所有创作得以摆脱传统艺术家在世俗中的创作束缚,抵达一种轻盈而自由的境界:始于本我,终于本我。

在现实生活中,Antoine是她的“灵魂媒介” (Spirit Medium),他们的感官相互隔绝,又相通相传。

人格、自我、意识,在元宇宙Web3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将如何被探讨呢?目前被视为艺术品的NFT或双重人格,在20年后是否变成电子邮箱账号般的常态现象?

联合呈现

展览支持

对了。我们开了一个文艺群。

一起来约展览和演出鸭!


最新文章
[ninja_form i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