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一周年, 美国中餐撑过来了吗?| 14个纽约餐饮人亲述2020

戳二维码下载北美最大日韩购物App【小红Mall】

日韩国货零食/个护面膜抱回家⬆️


*本文授权转载自“梅花间竹”


2020年3月13日,Trump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美国各大城市按下暂停键,餐饮旅游娱乐等行业迎来了或许是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大的挑战。
到今天,整整一年过去了。这一年里,没隔几天就有一家名店关门,每次引起社交网络上一阵阵唏嘘与怀念的刷屏。我们不得不在告别这一盘盘珍馐的同时,也告别一段段美好的回忆。
这样的日子记忆犹新,这样的日子也还没过去。
这一年里,美国餐饮业总营收从9000亿美元骤降到6500亿美元,餐饮从业人员从1560万人减少到1250万,全美至少有11万家餐厅关闭(数字来源于National Restaurant Association)。
每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在这特殊的周年之际,我找到了十几个纽约的餐饮从业者,除了餐馆老板和员工,还包括了餐饮科技、餐饮营销、餐饮媒体、厨师学校老师等等上下游各个行业的从业者,来从他们的角度讲讲这一年发生的经历与感想。
我本以为这会是一次大型卖惨和吐槽活动,但我错了——从他们的文字里,除了困难、打击和悲伤,更有力透纸背的探索、反思、信念、感动和希望。
或许就跟两个世纪之前来美国开餐馆谋生的前辈们一样,做餐饮的华人,从来就不会被轻易打倒,应变的脑筋也最灵活。纽约也有股神奇的力量,仿佛每个人来了,都有那么一股子坚忍不拔的犟劲儿。
如今春暖花开、疫苗接种、经济复苏,室内用餐容量也逐渐开放。让我们珍惜每一家撑下来的餐饮企业,用实际行动支持他们的坚守和梦想。如果可以,别忘了接过食物时向他们道声“辛苦了”。
 
序言

纽约华文媒体记者,纽约时报中文网、财新等媒体的撰稿人,多年报道中餐行业
荣筱箐
三月,如果用疫情作为时间单位,这应该算是纽约的年关。自从出现了第一例新冠感染病例,这个城市已经挣扎了一年,新伤摞着旧伤,太多的痛无从说起。可如果要从记忆的相册里选出一帧来代表这个年份,对我,就是冬天里看到的那个侧影。
那是个寒冷的傍晚,我看到家附近路边小餐馆里透出黯淡昏黄的光。一个人,佝偻着背独坐桌前。这时候纽约的餐馆刚刚因疫情又起再次禁止堂吃,户外用餐的桌椅空无一人在寒风中发抖。我想那应该是老板独自守在店里,指望着谁能在这个凄清的夜里来点个外卖。

图片来自互联网,不是文中的人

这个侧影之所以让我如此动容,不只是因为我一直认为丰饶的美食是纽约这个城市无与伦比的魅力中最重要的一环,更因为我一直关注和报道的华人移民群体与餐饮产业之间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对早期的蓝领移民来说,这是饭碗。他们在餐馆里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辈子如一日,在烟熏火燎中腰弯背驼,把子女培养成了律师、医生、法官、工程师;
对于来自中国大陆的新一代年轻人来说,这是事业。他们带着创业的激情和改良中餐的梦想加入这个古老的行业,准备把它引领向一个新的时代。
我见证了疫情之前中餐行业全速进入新旧更迭的转型期时迸发出的那种神奇的光彩:老一代餐饮业者在经验之上探索新的出路,领军新中餐的年轻人带来的时尚概念和企业化管理理念也相互碰撞火花四射。那时候的中餐行业,就像一个耄耋老人,正在你眼前脱胎换骨重返青春,就算是个看热闹的,也不能不跟着激动起来。

荣筱箐在纽约时报的报道截图
那样的情景如今仍像昨天般清晰,却又恍如隔世。这一年里听到更多的是几十年的老字号关门、有才华又有理想的餐饮年轻人一个个离开纽约的消息。留下来的,大都成了那个冬夜里的侧影,凭着一点倔强和孤勇跟命运死磕。
我不知道那个侧影,和那些侧影们还能够挺多久,但毕竟三月已经是春天。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这句疫情期间被说滥了的话,是真的。作为一枚已经画饼充饥太久了的干渴的吃货,我迫不及待的盼着可以报复性消费,从满汉全席吃到一碗阳春面的那一天。
希望那时候,那些侧影都还在。

2021年3月于纽约
 


麻辣计划(Mala Project)、Ghost Bar 创始人/合伙人
Amelie Kang
我们店里有一个熟客,是个作家,从五年前就开始来店里了。每次都是饭点过了九点多的时候,拿着电脑和笔本,一边写一边吃一个素食的香锅。一年疫情过去,我昨天在店里第一次看到他。居然真的有种看到亲人的感觉。
其实在去年疫情开始的时候,我是蛮乐天的。觉得看国内的状况,大城市的餐厅几个月也就挺过来了。现在一年过去了回想起来当时真的是天真,但是谁都没有预料到情况会有多糟。
不过纽约人有种任性的草根性,感觉越是糟糕的情况,就越不服这个劲。疫情期间餐饮业做了很多以前从来没想过,也没机会做的改变。鸡尾酒允许外带了,街上家家都是大排档连停车位都不要了,高级西餐都纷纷做起了外卖生意……客人们在寒冬里裹着棉袄坐在外面吃饭,也是一点怨言都没有。

顶风冒雪也挡不住outdoor dining的热情

这一年间关掉了太多定义这个城市的餐厅和酒吧。每次出一篇餐厅关门的新闻,大家都要默哀一下。纽约人可能冷漠,连门都不帮你扶,但说到你去哪里吃小笼包,我去哪里喝罗宋汤,立刻就都变成自己人了。在party上,去哪吃什么永远是热场的话梗。疫情下话梗就变成了我最爱的什么店关了,现在我去哪。
我想在怀念疫情前的纽约的同时,疫情后的城市也是相当值得期待的。我好奇下一家金丰会是谁,一家ChinaBlue会是谁。同时也等不急和同行餐饮人再次聚到一起,聊聊大家这一年都是怎么过来的。
到时候可能会发现,其实纽约餐饮一点都没变。

麻辣计划用上了自家的庭院作为户外用餐区

 
“敦煌”餐厅合伙人,owner of Uncle Ted’s Chinese Cuisine & Bar and Peking Pavilion
李度凡
餐厅从来都是承载回忆和情绪的地方。与朋友小酌的惬意,与情人共饮的浪漫,与家人团聚的欢畅,甚至是与工作伙伴觥筹交错的交锋,这一切都在2020年戛然而止。
作为从业者我的2020前半年都彷徨和恐惧的,压力和失落扼住所有餐饮人的气门,老友食客不再,看着空无一人的堂厅和身后的亏损,不少从业者被迫停业甚至离去,满目疮痍不知何去何从……

图由本人提供并配文:让人头秃的一年

然而餐厅又是广聚朋友的地方,数年的苦心经营结识了不少贵人,在患难时刻提供了宝贵的帮助和提携,在艰难时刻重新出发,迅速转型,发掘新的机遇……
2020年一晃而过,一年的曾经,飞鸿踏雪,将来只是酒桌上的一句感慨,坚持做出自己的选择,坚信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回首看餐厅还是那个承载回忆和情绪的地方。
2021,期待,再见。

Owner of Café China (倾城),Birds of a Feather (鸳鸯)、China Blue (倾国,2020年9月关闭)
王怡明
我曾经痴迷武侠,十二岁时在露台苦练武功,一记桃花落英掌未成,不幸落英缤纷,坠地骨折。我被迫停学一年。
2020年这一年多多少少让我想起那一年。

王怡明在倾城(Cafe China)的户外用餐区

2020年3月15日取消室内用餐。纽约全城封锁。感觉这城市纷纷坠落:我的世界开始下雪,虽然这春天有点冷,我尽量用春天一样的心情来对待。
疫情亦可怡情,怡情就是移情换位,怡然忘情。被迫居家,方知岁月静好,早上闭着眼睛给趴在身上的猫咪做眼保健操。起床,一边刷牙,一边在阳光下练钢琴。感谢谢明恩师,感谢慢生活。
好景不长,疫情新名”中国疫情“。倾城外卖小哥遭欺凌,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记者离华返美,回不去的国渐行渐远。早上听邵恒头条,晚上听蒋勋。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溜旱冰,打电话回邮件工作报告,参加市政府组织的业界zoom meeting都进行在溜冰鞋上。每天晚上7:00被街上的欢呼点燃,不会做慈善我们做了慈善;每个星期给不同的医院送饭,我爱纽约!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他去纽约,因为纽约是天堂”,天堂的春天很忙碌,倾国倾城鸳鸯尽人事,知天命,服务一天都没有中断。咬紧牙关。没有口罩找口罩,没人上班我替班。
兵来将挡。咬紧牙关。
猫猫今年很开心,从没能这么多时间和我们在一起。
花落了,春天结束了。BLM轰轰烈烈的开始了。游行的人群在倾城和鸳鸯窗前成群结队地走过,我看到许多熟悉的面孔:那是从前的自己。
人生很怪,对的。当年我是华尔街的一名隐身侠,会战队在游行的人群里,为了自由和理想,为了纽约是天堂。BlackLife Matters!喊声冲天,各种肤色的手臂起起落落,可是武林正邪,原本不能分。
溜冰大道仍然顺畅,沿路的商店在封店,倾城一带的第五大道物去人非。政治像空气一样弥漫,无法逃离。空气的味道不对了,Soho店铺被抢。Defund the Police,西雅图Portland燃烧愤怒的熊熊烈火。张公子也在调查怎样买手枪。

“倾国”关门前,全体员工最后的合影

业界期待的7月6日恢复餐饮业被无限延期,生活仍需继续。我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关闭倾国
这句话,至今说出让我举笔无力,鼻腔发酸。此处省略千余字。
“我感觉我不是铁,却像铁一样强和烈。”
秋天来了,天凉好个秋。纽约的秋天是华美的,江南的诗句一般贴不上,除非是为赋新诗强说愁。若不是戒严,还真的不会去update这么多回。
草木含情让我们感到人定胜天,我们的PPP拿到了。室外用餐给纽约街区带来很多生气,我在鸳鸯前后门各做了室外餐区。秋天在外面吃饭非常惬意!

这几年来对种植的研究也找到用武之地:鸳鸯种的西红柿蜜瓜都结出了可爱的果子,我还种了wasabi,雏菊,七星葵,薄荷,薰衣草,安娜皇后的蕾丝!第一次种茴香非常雅致,有文竹般的风致,还适时宜的栽培了祛毒金银花。在纽约,植物也是奢侈品,可我们全是自己在后院栽培后,移植到店里的。我真的被自己的心意打动了,触摸泥土的感觉心里踏实。
拜登当选的当天,纽约街头人头攒动。我们也去了人声鼎沸的Washington Square Park,这里相当于北大的三角地。很多人在集体唱歌,很多人在笑很多人在跳舞很多人在哭,周边满满的警察。终于松了口气,纽约又是纽约了。
我理解业界人士的烦恼,室内用餐才开了25%又被关闭了。室外可以开,但规定繁复。空间打造一直是我的责任区,所以总是第一时间研究城建局细则,即使及时行动,plexiglass 还是跑了三四家建材店才买全。市场热暖气一度卖空。
来自冰天雪地北国的我虽然不能预测今年的降雪量,对北方民居结构常识告诉我,要顾客就不能按规则办事。我又赢了,在倾城和鸳鸯的室外做了不同的设计,效果都相当好宾主尽欢,可是今年长冬漫漫,我的思想保暖的绝招是工作!
倾情打造下一个倾国倾城,毕竟这么肃杀安逸的冬季是难得的。我分秒必争,频繁出入工地,据说疫情会伴随我们渐行渐远。

餐厅的格局一边设计一边调整,用废旧的丝网裁制美丽的屏风门,隔出私密的用餐空间,并且给他们取了美丽的名字:晓风,垂花,香雪,圆月。
喜欢和唱着歌的工人一起工作的感觉,工地阴冷严峻,浩瀚,几乎有诗意。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工地是苏轼的诗,壮怀激烈,但我要把它打造成李商隐王家卫的诗。我要抓住生活的每一个把手,因为只有诗是真实的。
千里冰封,掩盖不了政治的谎言和虚无。虽然回避新闻,但坏消息总有机会找到我。hate crimes中文怎么说,大衣口袋里除了测量仪,工具刀,还有pepperspray,在手里大小如同一支久违重逢的口红,看到可疑的人不动声色旋转开启。
“如果你恨一个人,就送他去纽约“?
工地海量的工作让我心里踏实:触摸泥土的感觉。工地和倾城同街中间仅隔一条第五大道:最繁华的地方成了最寂寥的所在。这个冬天,我爱上了一条快乐的狗,也爱上喜剧。中国需要更多更好的脱口秀,思文加油,杨笠加油!

王怡明在新店工地

工地下班之余,坐在自己打造的倾城室外暖棚里,点一盘重庆辣子鸡配梅子酒,别有一番滋味。
大雪纷飞,我想到纽约客这个”客“字,明明是指纽约人。莫非是身在异乡为异客?想到荣筱箐女士的纽约时报的那篇关于业界人士去国还乡的文章,身边今年很多朋友回去了。和美国疫情病例逾千万对比,国内是真正的温柔富贵之乡。但是回去的人会不会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呢?回国感觉反客为主吗?
纽约的可爱是它的快,没有答案的问题不是问题!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冬天过去了,新的倾国倾城就要和纽约客见面了,我兴奋又紧张。

12岁那一场事故后,做了两年残疾人。痛定思痛,反省少年鲁莽,祛了浮躁,强健了筋骨,整理了行为。
转眼一年了。室内用餐从25%到35%下周50%,团队半数以上打了疫苗。窗前春光正好,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纽约客们,精神的游子,世界公民:他乡亦可做故乡,最纽约的纽约人本都是客。
 
餐饮创业者,前米其林三星餐厅Eleven Madison Park和Jean Georges厨师
钟小球
好像,眼看着在纽约梦就这样没了。
探索了四年,筹备了两年,攒着勇气和期待,本计划能2020年中旬在纽约开一家属于自己属于新中餐的餐厅,却因为去年的突变,成了泡影。

餐厅的Instagram账号只能停留在了三张图。希望能有重新更新的一天

身为一个曾经在纽约的武汉人,去年几波起起伏伏——年初武汉封城的时候,我远在纽约忙餐厅的装修工程。心里全是都对家人的担心焦虑。可依然默默认定,虽然愧疚在最困难的时候没能陪在家人身边,但纽约这个店是我多年的梦想,为此一定会坚强,会更努力的把它做好。
直到三月中旬纽约下令lockdown,店里装修被迫暂停,我还依旧信心满满的认为危机马上就会过去,等待解封后继续按计划开业。
可到了五六月,纽约甚至整个美国,出现了许多种族事件。对华人的歧视升级成了憎恨,打砸抢和暴力冲突时有发生。我原本还想以餐厅为媒介,宣传中国饮食文化。但这种文化上的的强输出,必须建立在和平包容开放的社会基础之上。我想做的Chinesefine dining,在这样的混沌中,也很难成型。

《纽约时报》关于小球和她的餐厅的报道

期间有人劝我转型做外卖或者快餐,但除去一些现实条件的限制,我自己也不愿意把已有雏形的【梦】改成一个陌生的【将就】。所以经过几个月的纠结,我还是选择放弃这个项目。
这个过程真的非常痛苦。梦中在厨房肆意挥洒,食客的惊喜和笑容,硬生生的撕成了大半年的纠结谈判和打官司。这里就不再回忆详述了。
最后事不如愿,做好善后工作可能是我唯一能为纽约画上的句号。

小球回国前给我的结婚纪念日做的一顿晚餐,戳↑↑↑聊以窥见并且想象一下,倘若这店真的开起来,会是怎样的惊艳

还是感谢所有给我建议给我帮助给我关爱的朋友前辈家人们。没有你们,我无法挺过去年的挫折。
2020年是个放大镜,还有许多遗憾和愧疚,还有许多破碎的关系,还有许多未说的道别。虽然放在人生的长河里,这些最后都可能只是唏嘘的经历而已。但我想永远记住他们,但我想永远不再提起他们……
(很抱歉好像没有写什么正能量的话,但其实我知道还有很多纽约餐饮人在困境中依旧坚韧最后逆风翻盘的,我也真心为他们感动且骄傲。但我想,间竹的文章里一定会有很多充满希望的故事,不缺我这点只言片语的鼓励。所以我只是想在这个最熟悉的地方,留下一个很真实的记录。)
 
锅盔店Crop Circle 和奶茶店MENO从业者
任泽
在纽约最艰难的阶段,我参与了两件最艰难的事情:️1: 疫情期间开了一家餐厅;️2: 同一时间开了另一家餐厅。
就在疫情爆发前的夏天,我来到公安锅盔的发源地湖北荆州公安县,拜师学艺;又来到茶饮市场大放异彩的湖南长沙,踌躇满志。正要把最正宗美味的食物带到纽约,大施拳脚之时,疫情汹涌扑来,不断手断脚已是万幸。
疫情之下,餐饮业首当其冲。作为食客,得知心爱的餐厅永久歇业关停,胃失去了寄托,回忆没了载体,痛惜无比。作为从业者,也更加感受到诸多同行的艰辛不易与无可奈何。
致敬每一位用心经营和打拼的餐饮人,感恩每一餐每一饭带给我的满足和愉悦。
(最后的最后,在这里借机表白好朋友小球带给我的一切帮助和支持,我用所有的心意祝愿你的餐厅在最合适的时间诞生)
 
在纽约做营养师的新泽西某餐馆“太子女”
Danying
家里餐馆是开在新泽西人迹稍微罕至的Parsippany,因为主打的是粤菜,所以客人大多数都是老华侨。疫情来之前,大多数的利润都是来自周末的早茶和各种大节日的宴请。2020年国内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华裔应该是第一批知道严重性的,当时临近春节,所有预定的宴会都取消了,周末早茶也开始慢慢地人少了很多。所以在疫情真正开始之前,盈利就已经开始锐减了。
和别的同行相比,我们已经好很多了,起码房东愿意让我们推迟交租/减租。等风头过了就已经5月了,我们开始重开做自取外卖。寻求过转型,兴高采烈地拉着朋友一起帮忙做成品/半成品外送,还重新设计了菜单。送了几次后发现,因为地理位置尴尬,这门生意的维持成本还挺高的,后面就不了了之了。
披挂上阵送外卖的Danying
再后来新泽西的堂食就开了。加上政府的补助和不温不火的生意,勉强维持住所有的开销。一眨眼就一年了,现在已经不指望餐馆能挣钱了,可以活下来的话,养活大家,就应该能算壮举了。
              
餐饮科技MenuSifu员工
Fandy
疫情开始的时候,餐馆生意惨淡,我们做餐饮上下游的公司也被迫变化,没有裁员,但全部降薪,有人离开,留下了的人开始积极改变。
我之前对餐饮贷款这块一直有研究,随着餐馆一个一个关闭,贷款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银行也越来越怕,风险也大,后来到3月10号左右合作的银行干脆全部关闭了商业贷款项目,这条路关闭了。
到3月20日,联邦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资助计划了,有失业金、有公民可领的补助、灾难补助、工资补助等等。3月30号开始,有一项是针对餐馆老板的,所有小企业老板都可以申请到一笔最多一万刀的钱,可能还不用还。当天晚上我整理好教程发到我们的客户群里,当时就炸锅了。
第二天我接到了很多咨询,还有质疑。很多老板第一时间咨询了会计,会计说哪会有这么好的事情,并且提醒老板们不要乱填信息,小心骗子。记忆深刻的是我被一个老板电话骂了20多分钟,他就是不相信,我给他发SBA官方的网站,他还是不信。我说你不信就暂时不要申请等一等再看,他还说他不申请没关系,要是别人信了我申请了就有问题,我们这样的公司要有责任感,不能制造错误的信息……
其实被骂完,我也是有点懵的,我也不敢有任何的保证,因为我代表的是公司,而我也不确定大家是不是真的能拿到钱,这个钱是不是真的不用还……还好后来按照我教程申请的老板都拿到了,借着公司的影响力,帮助了美国数万家餐饮老板,其实挺自豪的。
4月开始随着堂食的关闭,我们开始全面帮助老板把餐饮从线下转到线上。
在帮助餐饮整个线下转线上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我们的华人餐饮老板们的速度够快,我们提供工具帮助老板们及时进行策略上调整,绝大部分疫情都撑过来了,很多餐馆本来外卖只占20%的,硬是一波一波的线上推广以及私域流量的运营,让自己活了下来,纯外卖收入比以前总收入还高,甚至很多老板在第二轮PPP申请的时候因为没有一个季度销售额减少超过25%而无法申请第二轮。
这一年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危机之下,只要方向找对,转变够快,危可转机,而且我们华人群体,聪明+能吃苦,真的是事在人为。

“纽约好吃不”美食主编
指间流沙
疫情一年就像梦一场,有很多遗憾、难过,也有很多感动、自省,就像是含着泪也要努力微笑面对。
疫情对餐饮业的打击,无疑是巨大而可怕的:我们看着一家家熟悉的餐厅从坚持运营、到临时歇业、到永不再开;看着一家家喜爱的烤肉店、猪蹄锅、火锅自助、早茶、巧克力店离开,从此只能在回忆里缅怀;看着还活着的餐厅在艰难派送外卖和涨价压价的夹缝中艰难求生…一桩桩一件件都让人如此遗憾、如此心痛。
疫情重压下,纽约餐饮人却也是顽强不屈、让人敬佩的,就像冰雪融化后破土而出的嫩芽,熬过艰难后孕育着希望。我们看到餐厅那么努力得做着调整、转型:一家家美丽的户外庭院搭建起来,成为街头美丽的风景线和别致的打卡点;精致而保温的外卖包装做了起来,拿到手还能吃口热热暖暖的食物;方便DIY的酒精纸盒烤鱼、烤炉生串都卖了起来,在家用餐的丰富度大大提升;还有在线点单、各类外卖喷薄涌现…
改变是为了生存,也是顺应发展,作为享受到福利和服务的我们,心存感动,也想由衷说一句:餐饮人们辛苦了!
疫情中“纽约好吃不”也经历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写小红书,认识了更多热情可爱的粉丝;第一次做视频,用全新的方式探索食物的魅力;还有联合武汉大学号召捐款、连载纽约医生抗议日记,为疫情贡献绵薄之力。时代的洪流下,每个人都成为见证。
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期盼我们能早日重新回到火锅撸串、把酒言欢、品质美食的怀抱,也希望这一年所有好与不好的改变,会成为未来餐饮业更加繁荣的铺路石。一场疫情,一场修行,终有涅槃重生的那一天。

餐饮业PR人,Noon creative 创始人
Chloe Zhao
今天去了疫情前就在筹备,但是竟然在疫情间开了的一家餐厅。因为纽约每天倒闭太多餐厅,尤其是经营了几十年的老牌餐厅,所以我在想,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开起一家得是有多强大的意念和行动力?
“最近怎么样?”我问对方。
“很忙,刚开完这个餐厅,又要筹备下一个项目了。”
 这个疫情让我见识了很多狠人。天下太平的时候不显,但是行业不景气的时候有人选择关门,有人选择拿失业最低工资在家待业,有人比原来还猛,日夜连轴转,挑战自己的极限。
疫情像一个照妖镜——它会照出本来的你。初期我觉得我和周围的人改变了很多,性格上或者做事上,但是回头看那些只是我们在顺利的时候没机会显现出来的东西。
在这个餐饮行业受重创的时候,虽然艰难,但是却是打磨自己最佳机会。相信以后会感谢这段让自己变强的时光。

餐饮PR人,纽约公关营销公司Solare Global创始人

Ruby
过去的一年对于餐饮界来说,真的是莫大的冲击和机遇。
记得整一年前,纽约餐厅被勒令停止营业,瞬间街道上没有了生机。没有餐饮行业的纽约,不再完整。Local mom and pop shops慢慢消磨掉最后一点现金流,都纷纷倒闭;而有灵活的营销手段和现金流的餐厅都因这波黑天鹅好好地抄了个底。
一年后的今天,纽约餐饮娱乐终于开始逐渐复苏,但疫情带来的一些消费者习惯是不可能被一笔勾销的。被迫玩起送餐和二维码的纽约餐厅,也终于让一直眼馋国内发达的外卖和普及的支付宝的我,在这个老派的行业里看到了现代化的曙光。
期待有一天,纽约餐厅老板们都能对着二维码赞赏一句,真香。

餐饮摄影师
Gigi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美国疫情爆发的一周年了。
想想去年的这个时候,每天被各种新闻轮番轰炸;对于疫情的恐惧夹杂着美国日渐严重的华人歧视,对于未来生活的迷茫远远大于工作带来的压力。
作为一名餐饮业的从业者、半个餐饮摄影师,疫情初期的封锁对于整个行业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经历了一轮客户的流失,活在随时都有可能失业的焦虑中,这种状态持续了三四个月之久。
然而转念一想,在疫情为主要问题的社会环境下,又有谁不是活在焦虑呢?于是“工作”慢慢变成了餐饮业同行间的“互相帮忙”——隔离在家的日子除了工作以外就是加入各种分享餐饮业如何在当下环境中生存的panel。在餐饮业的寒冬,看到曾经的客户、餐馆老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每天亲自下厨,捐赠几百份午餐给当地的医院;良心房东纷纷提供对正在经历困难的餐馆减免房租;也见证了纽约人发起、几乎身边所有人都发声了的拯救中国城餐馆的movement。然而作为个人,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尽一点微薄之力去支持这个产业。
Gigi工作剪影
三月初在室内堂食刚刚恢复之际,我尝试去了几间曾经很爱去的酒吧。结果很多已经永久停业,生存下来的一些大部分也早早就换了调酒师不再是原来的味道,或是以销售外卖瓶装鸡尾酒来维持生意。
一年以来我们时不时在新闻中看到某间餐馆关门,引来一片惋惜的声音。然而功成名就的餐馆毕竟是少数,当我看到这些默默无闻的local小酒吧,在没人注意的角落里慢慢消失,才意识到这才是大部分纽约餐饮人正在经历的真实的现状。
 
美国烹饪学院(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唯一的中国教师,教亚洲菜
成蜀良
2020年的三月十八号,美国各州开始封城关店,要求民众呆家自保。我所在的美国烹饪学院也被迫关门了。为了能继续给老师们发工资,学校要求我们先把春假,暑假用了。然后要求厨师们在家赶写网课教材。
五月份我们开始在网上给学生上课,烹饪理知识课程。但是,以在厨房里动手训练为强项的厨师学校,仅仅在纸上谈兵是不够用的。每门课程只能上三分之一的内容,其他部分必须在厨房里完成。
突然间,我们所有的厨师们被学校暂时解雇了。换句话说,我们失业了!
这真是让大家惊愕不已,不可能吧?堂堂美国烹饪学院的大厨们去领政府的救济金!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我们学校历史上就是为失业的人培养一技之长而找到工作,怎么可能就被这样解雇了呢?五月底疫情更加严重,政府要求所有学校改为网课。而我们就这样开始了领取失业金的生活。
其实,说实话,我们还得感谢政府的救济失业金。以前从来没有领过,有了失业金与疫情救济金,生活完全没有问题。手里大把的时间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看书,种花养草,做瑜伽,感觉像提前“退休”了似的。
八月初纽约州政府终于同意学校开门了。大厨们要回学校给学生面授上课,但是担心安全问题,我们心里非常忐忑不安,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在厨房里与学生保持六尺社交距离。公立学校有教师工会撑腰,坚持不回学校授课。但是,我们是私立学校,不回学校上课,学校就会倒闭。
于是,我们要求老师与学生都像医院里的医生一样,穿戴防护面罩,口罩加面罩就不怕距离近了。但是,夏天在厨房里穿戴面罩与口罩,站在高温的火炉前炒菜讲课可想而知,是非常辛苦的。可幸的是学生们也非常努力能吃苦耐劳,认真在学习,八月份的厨房里我们个个汗流浃背,帽子都湿透了,还是坚持下来,让我很感动。
厨师学校复课后“全副武装”的课堂
小小的病毒让全世界都不得不停步。随着餐馆堂食的关闭,许许多多的餐厅从此倒闭了。特别是曼哈顿的高档餐厅,纷纷关门。
当然,我们说“危机,危机,有危险,也就有机会”。为了存活,餐馆纷纷增加外卖生意。杀出活路。特别是中餐业者。我的朋友,小管,拥有两家中餐馆,一家在上东城,一家在中城。在疫情刚开始时是最困难的,餐厅突然关闭,然后没有堂食,顾客害怕,员工更害怕。这些艰难的困境都得慢慢克服。
走过这一年,我与她聊天时问她,在这天天都有那么多人死去的纽约市里,看到什么正能量?有什么让她受感动和鼓励的?
她说“最让她感动的是她的顾客们的爱心,特别是附近的顾客们,全力支持她,不仅每天点外卖,在允许的情况下也尽量坐下来堂食,给员工与送外卖的小费还特别慷慨”。顾客们说他们都知道疫情中在曼哈顿坚持餐馆开着是非常不容易,“患难见真情”让她感到了社会的温暖,人性的善良和爱心。
于此同时,她还体会到了在这种百年未遇过的大难中,员工与业者的团结体谅。作为老板,她为了尽量让员工上班安全,她安排车就送员工,多给员工工作时间挣钱,员工也自告奋勇帮忙加班。所以,逆境中辛勤耕耘,中餐馆维持了生意,存活下来。
可是另外一个厨师朋友,刘师傅,的处境就不一样了。刘师傅是曼哈顿一家中餐厅管理层高级厨师领班,从去年三月就停工领失业救济金了。餐馆照样开着,生意靠外卖也还不错,但是餐厅经营的策略是留下工资低的员工,暂时解雇工资高的员工,来保持餐馆存活。这也可以理解。他很乐观的告诉我他五月就会回餐馆工作了.
从去年八月开课到现在,半年过去了,由于学校的防护措施很严格,学校的学生新冠肺炎病例很少,我们每天的厨房操作学习课程照样进行着。我原来以为因为各地餐馆的关闭,饮食行业前途未卜,来学厨师的学生一定会减少很多,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学生满满的,除了国际学生少了些。
相比其他行业,比如剧院,旅游,酒店等等,我们算是比较幸运的了。当然还有在疫情中生意火红,销售大增的行业,如原料供应商,超市,快递等。
说到应运而变和中餐的魅力,我在去年五月份的美中餐饮联合会举办的网上论坛“中餐如何在疫情中存活”上讲过“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生活习惯的同时,也改变了对餐饮业的认识,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餐饮行业的重要性。
我们必须接受这个“新的日常”,必须面对“未知的未来”。许多餐馆将要么已经关闭,能存活下来的餐馆必须慢慢恢复,需要时间。很多顾客不会马上回来。但是只有我们坚持不懈的做好中餐,中餐最终还是会兴旺繁荣的。
我还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五月四日,一家纽约上州我们这里,Poughkeepsie,当地的一家美国餐馆,Mill House,不得不取消他们最受欢迎的$75美金的家庭套餐销售。原因是这款套餐太受当地顾客喜欢,他们从每天200份增加到600份,从每周二一次,增加每周三再一次,还是半小时内售完。以至于顾客订不到套餐,就冲到餐馆拍门,甚至送死亡威胁短信。
为什么这套餐那么受欢迎,因为他们烹制的是– 中国菜。由于附近的所有的中餐馆都关门了。而人们想念他们的中国菜,哪怕是普通的中国菜,芥兰牛,芝麻鸡,凉面,春卷,炒饭,捞面”。这是我们这城市的报纸报道的。这件事让我们了解到了中餐在美国人们心中的吸引力。这家美国餐馆现在告诉顾客去中餐馆点他们的中餐了,因为附近中餐馆都开门了。
2020年终于过去了。新馆病毒瘟疫改变了我们人生许多方面,经历了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了健康的重要,也体会到了人类再伟大,打不过一个小小的病毒。当然,最终人类还是扭转了局面,扳回了这一战,但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所以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环境,地球。
今天我仍然带着口罩与面罩在炙热的烤箱炉灶前教学生做菜,但是我庆幸我健康活着,能继续为餐饮业做出微薄的贡献。

—— The End ——

*本文为吃货转载文章,
不涉及商业利益,
仅为传递、参考之用,
不构成任何行为的建议。
纽约疫情期间上哪找好吃的?
扫我加入小分队Facebook福利群👇

❤️希望大家身体健康
喜欢文章记得点个在看👇

最新文章
[ninja_form i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