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驱赶民警",后脚又要涨价,星巴克到底怎么了?


这两天,重庆磁器口的星巴克门店,因疑似“驱赶吃盒饭民警”而陷入了巨大的网络漩涡。


事情是由一张截图引起的:


一位身份似乎是重庆沙坪坝磁器口古镇景区执勤公安人员,发了一条朋友圈,表示在景区星巴克门口吃饭时被驱赶。


截图发出之后,迅速在网上发酵,门店收到了大量最低分的差评,还有大批网友组团前去拍抖音、质问店员。现场吃播螺蛳粉;甚至送白花、送冥币和扔鸡蛋。


紧接着,媒体也纷纷介入报道。在全网炸锅的情况下,中国星巴克的官方微博在14日发表声明,称并未驱赶和投诉民警,是双方沟通误会所致,并且对此致歉。


但星巴克的声明,显然无法消除网友们的熊熊怒火,“一个廉价咖啡,谁给你的优越感?


微博上所有相关话题下面,满眼都是这样的留言:


即使偶尔有不同的声音,也会淹没在一片愤怒声讨的声浪中。

(注:截图来自《中国新闻周刊》等蓝V微博号公开评论区,随机截取,不带节奏)


除了网友的评论,人民网也在中国星巴克发布声明后的同天,以“星巴克请收回你的傲慢”为题刊,发了微博评论这起事件。


文中指出,“执勤民警在门店门口吃盒饭,就妄加驱赶,谁给的权力?嫌驱赶不过瘾,还要投诉民警,谁给的底气?”


原来顶流的流行语,是出自于这里,只是我在评论区偶然发现了一条“不太合时宜”的留言:


这是题外话了。


很多人也许没有看完人民网的发言,这条微博的结尾处是这么写的:“当然,无需过度突出星巴克的外企身份。驱赶民警这种做法,发生在国内企业身上也不容原谅。”


所以,整个事件,从发生到现在,轮廓清楚,细节却模糊。我又把所有相关新闻过了一遍,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希望能找出一些真相的蛛丝马迹:


1、事情发生后,涉事民警一直都处于“失踪”的状态,就算双方都倾向于低调处理,几天下来,作为当事人,也该有点新动态,除非被压下;


2、由于民警的说法和星巴克存在矛盾,后者称不存在“驱赶”和“投诉”。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应该相信谁?(但凡投诉,办公机构和商家都有会记录,但这一记录至今也没有公布);


3、媒体在报道这件事的时候,并没有完全说清楚,有些说在店内、有些说在店外,还有些说发生了严重争执。那么,公布摄像头所拍下来的,不就都一清二楚了吗?到今天为止,这样原始而直接的视频也还没有出现。


我们看待一件事的态度,应该是去追寻“当天到底发生了什么”,而不是对恶意评论大声叫好。


重庆星巴克事件引出的情绪和分歧,其实都来自于“不透明”。如果事实是这家星巴克做错了,那么理应向民警本人和公众公开道歉;如果这其中有断章取义和望文生义,那么这样的极端做法和发泄,只能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因为一家星巴克的做法,上升到整个品牌甚至所有外企,这和警察队伍里有一个黑警、就认为所有警察都是大坏蛋有何区别?泄愤式爱国,真的可取吗?别忘了当年无辜的日系车主,是如何被铁锁砸穿颅骨的,他也是我们的同胞。就事论事,网络需要冷静和一双明辨是非的眼睛。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没过两天,风口浪尖上的星巴克宣布要涨价了。据说,国内的星巴克已经提价了1-2元。


其实美国的星巴克也早就涨价了。这位来自西雅图的咖啡巨头,在大年初一的时候,就官宣了涨价通知。通货膨胀、需求增加、新冠肺炎,都是理由,当然也是实情。美国上个月的通胀率飙到了7.5%,劳动力和产品成本也大增。


美国星巴克具体会涨多少,暂时还没有公布,也还不知哪些单品的价格会提高。其实涨价在去年10月就有过一波,上个月也有一次小涨(涨幅不大估计没人注意到),这次是第三波,美媒预测今年之内还会有第四波。


别小看一杯星巴克咖啡的价格变化,这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就等于第一手的通货膨胀,而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的,是最最日常的东西,比如用来续命的咖啡。


在看新闻的时候,大数据还一连给我推送了这两条:


这都啥啊!Costco也要涨,Netflix也要涨,怎么就是不见工资涨?!


CNBC还列出了2022年十大涨价单品,大家来看看:


房子、食品、服装、取暖费、汽油、外出就餐、车子、电脑和电子产品、家具、医疗保险


看完觉得没法活了,赶紧开始断舍离和低消费主义吧!这真是:


涨涨涨,经济的法宝;

省省省,群众的命根。


撰文 | Jane

全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最新文章
[ninja_form id=2]